Search


以下... 是帶著很難過的心情所寫下的文字

曾御慈醫師,是一位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以下... 是帶著很難過的心情所寫下的文字

曾御慈醫師,是一位與我素昧平生的好醫師。

還記得在五年前,那時候我還在三總服務,看到她被酒駕撞傷的新聞讓我感到非常難過... 幾天後,家屬決定尊重她的意願,選擇讓她遺愛人間,看到她媽媽難過的畫面,我也紅了眼眶。

隔天,我買了一束花走進台大醫院,迷了一陣子的路,終於還是找到了臨時靈堂,向這位天使致上最深的悼念,這是我此生第一次走進台大醫院,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哭著離開醫院...
   
  
時光荏然,在基金會的努力和民眾的支持下,酒駕的罰則提高了,而我也換了工作,成為了感染科的藥師而一頭栽進鑽研感染症與愛滋病的領域。忘了多久以前在回答「HIV 感染者該打幾劑 A 型肝炎疫苗、該在什麼實機施打」這個問題時,我在 Hepatology 這份期刊上發現有一篇來自臺灣的研究好厲害,解答了我好多問題,而直到去年在某一個研討會中,洪教授提到了這個研究,語氣還帶著哀傷,我才赫然發現原來這篇研究的第一作者就是曾醫師...

曾醫師,謝謝妳,妳留給我們的真的很多... 很多,卻也顯得那場意外,讓我們惋惜很多... 很多...

____

適度飲酒並不是壞事,但酒駕根本是蓄意無差別謀殺,因此我不反對提高酒駕的刑度,終身監禁也無妨,然而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,提高刑度、加強取締之餘,也要改變勸酒、拼酒的飲酒文化和僥倖心態,才能大幅減低酒駕的可能。
   
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
http://tadd.org.tw/p1_about3.htm
     
曾醫師與台大團隊刊載於 Hepatology 的研究:
Tseng YT, et al.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wo doses versus three doses of hepatitis A vaccine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-infected and -uninfecte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. Hepatology. 2013 May;57(5):1734-41.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3258666
  
____
  
#喝酒不開車 #開車不喝酒

5 年前的今天,2013 年 5 月 28 日,曾救人無數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曾御慈醫師,在斑馬線上遭一輛酒駕,時速高達 80 公里的車輛撞擊,搶救後仍無力回天。家屬同意捐贈所有能捐出的器官,讓曾醫師的愛繼續留在這個世界。曾醫師的老師、同事與家人,也成立了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,要一起 #改變台灣的酒駕文化,不要再有下一個曾御慈醫師的事件發生。
 
曾醫師從小就是有愛心又品學兼優的好孩子,對媽媽更是孝順。事發前的幾小時,他還和媽媽聊著將來想去當無國界醫師。之前母親節因為工作太忙沒能陪媽媽,原本計劃過幾天要和媽媽到花蓮補過母親節,但這個願望再也沒辦法實現。
 
如果你回顧曾醫師的生命,你會發現,這位醫師真的真的很不一樣。擁有在台大資歷,前程大好的他,選擇了留在台大最累最操的創傷醫學部病房工作,而且選擇照顧最弱勢的愛滋病人。我自己曾經在那個病房輪訓過,那不只是體力上的操而已,變化多端的病情以及病人本身與家屬的狀況,會讓你在精神上也疲憊不堪。能在那個單位長久待下來的醫師,我對他們都只有無盡的敬佩。
 
除了愛心,曾醫師更是個有正義感的醫師。他的老師柯文哲醫師回憶:「有一次我指責某位護理師辦事不力,只有曾御慈敢當面嗆我罵錯人,其他男醫師都不敢講話。」
 
但這樣近乎完美的醫師,因為一個素昧平生人多喝了幾杯酒,卻仍自行駕車,讓他的生命就停在正要起飛的 32 歲。
 
因為曾醫師的事件,立法院很快就修法通過了酒駕的刑罰提高。但近年來,酒駕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,由此可見,光是提高刑度或嚴刑峻法,並不足以完全改變酒駕的問題。因為酒駕不只是刑罰的問題,而是一種劣質文化的產物。
 
酒駕的人在事發酒醒之後,如果還有良知,多數都會感到後悔,只是後悔也來不及了。為什麼這些人喝了酒還會開車呢?這跟酒精本身的作用有關。大腦的前額葉會抑制你的原始衝動,但酒精的作用下,大腦抑制衝動的能力就會下降,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喝了酒就會酒後亂性,或者是幹出一些平常未必會做的事。喝醉酒掉進水溝裡,或這是在馬路邊失溫死掉,這些事情從來沒有少過。而酒後駕車更是其中最可怕的一種,那不只是在玩自己的命,更是在對不特定人的謀殺。
 
當醫生這些年來,我已經很少對某些事情發怒了。但對於台灣的 #勸酒文化 和 #拼酒文化,我真的是深惡痛絕。喝酒不是什麼好事,這在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了。如果飲酒是一種文化,是一種生活方式,那我也可以接受,你在家裡,或者是很安全的地方適度飲酒,不影響他人的狀況下也無妨。
 
但有些人就是喜歡勸酒,喜歡要人拼酒,覺得不這樣做場子就不熱,大家就不能交心。這根本就是鬼扯一通,如果必須要喝到茫才能講真心話的,那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朋友。真正的朋友也不會把你灌到吐。如果有個人會想讓你吐到不省人事、失溫死在路邊、酒駕撞死人,或者是幾年後食道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肝硬化整個肚子腹水最後全身腫脹死掉,你最好還是離這樣的「朋友」遠一點。當兵的時候什麼差幾T先敬幾杯,或者是職場上職務低的人就要先敬一輪的這種文化,實質上根本就是一種 #霸凌 行為,真的正常、健康的組織根本就不會,也不需要這麼做。
 
要改變酒駕文化,除了酒後不開車以及指定司機以外,希望我們也能一起改變勸酒、拼酒的文化。酒後不開車以及指定司機這類做法能夠運作的前提,都是「這群人裡面至少還有一個人是腦袋清醒的」。當一群酒鬼互相勸酒拼酒都喝茫了,你能期待他們些什麼呢?
 
如果你是組織的領導人或老闆,希望你不要再助長這樣的文化。MedPartner 團隊的尾牙和聚餐,就從不主動提供任何酒精飲料。即使做不到這樣,至少你可以不在這些場合勸酒或要同仁拼酒。
 
如果你是組織的員工或成員,當別人勸酒或拼酒時,也不用在意什麼無聊的「男子氣概」或者是「面子」,就跟他們說你身體不好醫師告誡不能喝酒,或找個其他理由不要喝。如果這樣的狀況下,還會被逼著喝酒,那這種地方你也真的別待了。
 
當我們惋惜曾醫師的生命,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生命,因為酒駕而殞落的同時,也一起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吧。台灣社會需要不拼酒、不勸酒的新文化,而且要從今天,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。
 
--
 
□ 延伸閱讀
 
從 2018 最新大規模研究一起重新思考:到底要不要喝酒?
https://www.medpartner.club/red-wine-prolong-life-myth/
 
服藥喝酒要注意!酒精和常見藥物可能的交互作用
https://www.medpartner.club/alcohol-drug-interaction-intro…/
 
--
 
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,我們還能做些什麼?
https://youtu.be/ewMJ4T0qQ5c


Tags:

About author
☁ 在下是個讀過兩年書,在塵世中載浮載沉的迷途小藥師,歡迎一同討論與成長,也請不吝批評指教。 ☁ C'est La Pharm - 這就是藥學 ☁ La Di Science-喇滴賽因思(來談論科學吧)
☁ 好讀版網址:http://cestlapharm.blogspot.tw/ ☁ 無論是調劑、核對、發藥或是衛教,只要處處留心,點點都是知識,處處都是臨床。
View all posts